流感,还是乙型的
春节前,自己凑了个将近7天的小长假,本来还有点得意,然而不久之后两只猫都几乎同时犯了病,呕吐不止,不明不白的病因,不明不白的治疗,最后不明不白的好转。在宠物医院还不明不白地花费RMB 6000+。凑出来的小长假也没休息得很好。
紧接着,我和婆娘也都染了乙型流感。
于是,从自凑的小长假之后,又立即开始4天病假。病假期间,“新兴的浙江民营科技产业大亨,拥有制度优越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坚持理想和奋斗的企业家新贵”规定,发平日工资的50%……
而在以前任职的“敌对的境外势力和资本主义剥削者,心怀叵测毫无人道主义的商人,每一根毛孔都呼吸着贪婪”的外企,每年都有30天的带薪病假,且实际上不用病假条。
反差太大,心情太差,所以要吃些好的来自我关怀。平时海底捞人特别多,病假期间临近春节,所以得空来上一顿。四宫格,牛肉汤,老味道。还有很多老朋友,也吃了个遍,例如云南菜和西贝。
需要单独拎出来批评的是杭州点评必吃榜上的“新榆园”。这家店,首先价格不低,我们两个人点了两个招牌菜,雪花牛肉和墨鱼炖饭,外加一个荤凉菜一个素凉菜。吃了RMB 360……,人均RMB 180;但是菜品可以说是非常糟糕了。已经很久没有吃到过这么差的出品了,即使抛开这个价位不和同级别的餐厅比,单论菜品本身也是不合格,甚至不如快餐。RMB 138一份的雪花牛肉嚼起来跟小时候吃的“遛洋狗牛肉干”差不多,差评。只有凉菜醉鸡还比较有可吃性。
人生首次流感get √ 海底捞抚慰躯体 海底捞牛肉汤 新榆园醉鸡 新榆园雪花牛肉·干
临近春节,一家人全部害病。好在除夕之前都已经康复,正准备安心过春节,新型肺炎又爆发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应急管理
1月21日钟南山以国家意志的口吻宣布出现新的传染病疫情。在这前一天,20日是我病假结束返回工作的第一天,当时全国对于疫情还没有什么意识,绝大多人甚至不知道这个传染病的存在。而在我工作的40+人的部门里面,同时出现了12人出现程度不同的不适,除了我的乙型流感,还有其余11人有咳嗽、发烧、嗓子痛的症状。
我们这个情况跟新型肺炎当然没有任何关系,事实上,由于我们办公环境太过于密闭,从半年前就开始出现大量同事轮流感染肺炎、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几乎没有全员健康的时候。公司行政也采取措施,又是消毒又是紫外线杀菌,但是收效甚微。
过去,一般就是同时有两三个同事抱恙,而这次1月20日,我们25%的部门员工同时得病,正好也临近春节了。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以往同事感冒都是自己去买点药,而我去了医院,还把检查结果拍照发给了部门领导,在我这个已经确诊了流感病号的威胁下,20日晚上部门老大临时决定让有不适症状的员工从21日开始都回家办公。并制定了临时在家办公的基本办公流程和计划。
无巧不成书,恰巧,啊恰巧,就在1月21日,钟南山向全国宣布疫情。我们部门,作为应急管理的中枢机构,居然就在正式通告舆情的前一天,制定了SOHO办公的计划。于是,以前面一天的计划为基础,我们部门可以说是分钟级别的响应,为这家浙江民营互联网企业发出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这个无疑给CEO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家企业的3万人之所以可以在当天就回家顺利实现SOHO办公,全靠我的乙型流感。
说到应急管理,这次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实际上不管国家层面的卫生应急,还是企业层面的办公应急,等到问题爆发了,再来想办法往往是没什么好的对策,问题已经摆在面前了的时刻再得出的解决方案,必定伴随巨大的成本,且牺牲大量的既得利益。
这个世界可能略微太平了几十年,就让很多人忘了,其实哪儿有什么岁月静好。躲进小屋过小日子是不可取的,只有一直不松懈地警惕和一刻不停地折腾才能保持随时对抗风险的力量。
作为一个靠管理风险和保障安全吃饭的人,过去一年在浙江民营互联网蹩脚企业得到的最大收获,不是工资、奖金或者假期,而是这一段时间以来重新思考风险的心得体会。
传统的管理对于风险的思考,是出于防范风险点和风险暴露,这种管理思维往往是风险的后置,能起到的益处是避免下一次意外的发生。而风险管理和安全保障的一个重要维度实际上是“时间”。
一个应急预案的产生和执行,早一周,早一天,哪怕早一个小时,对于结果的指向,都会产生巨大影响,这种管理思维就是前置的。比如,对于卫生预案,如果非要等到出现了疫情的风险暴露,或者等到国家级的通报,才触发这个预案,就已经起不到最大的效用了。这次,我们的办公预案提前做好了,也及时触发执行了,但伴随的资金预案却反而滞后了,导致了多个突发事件。说到底还是风险管理的思维停留在风险暴露的覆盖,而不是通过分析风险发展的进程为出发点。
什么也抵挡不住中国人回家过年的决心
去年春节回了我的老家,今年回婆娘家过年。明知道疫情开始扩散了,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我们依然踏上从杭州到南京的春运返乡之旅。不是没有害怕过,和婆娘商量了30秒,觉得“应该没啥问题吧”。就没再讨论而义无反顾地决定了回南京。当然讨论也不是无意义的,讨论的一个重要决定是:路上一定戴口罩。
部分敏感的人群在疫情通告之初就开始采取措施防范可能到来的风险, 精明的人 (我工作的部门同事) 立马开始囤积口罩了。我因为平时铲猫砂就有戴口罩的习惯,另外前面有乙流的经历,所以家里还保存了大概不到10个医用口罩。而正因为如此,回南京之前也只买了两包少量的口罩,这直接导致在南京期间并不能保障每次出门都有合格的口罩佩戴。
不过,在家嘛,办法总比困难多。应对没有口罩的最佳办法就是不出门。这次过年除了初一出门吃了一顿涮羊肉,剩下时间都在家里吃东北菜+海鲜的combo。
我是很能适应这样的大鱼大肉大荤大量。婆娘基本上是遭这些重量级的硬菜打闷了。天天都在喊吃得太腻人,腻到反胃。对我来说,so easy……
炸春卷-豆沙和鲜肉两种馅料 酸菜粉丝白肉大骨棒 酸菜五花肉蒜酱蘸料 南京烤鸭 帝王蟹腿 炒豆芽 炒新鲜贝肉 红烧大黄鱼 帝王蟹肉 年夜饭
比较压力大的是,每一顿都好扎实。下面是我们离开南京的那天早上的早饭:
炒土豆丝 炒鸡蛋 炒豆芽 京酱肉丝 葱丝 现烙春饼 我卷了四个,这是最小的一个 鲍鱼鸡汤…… 8点不到就要接受硬菜洗礼
这种当量的硬菜,差不多4小时轰炸一次,对婆娘来说可能是有点承受不起。还有好多硬菜我都没来得及拍摄,盐水鸭,饺子,蛋糕等等……
传染病和恐惧感,哪个更有杀伤力?
我们原计划初二晚上从南京回杭州。但是春节期间扩散的不仅有疫情,更多的还有谣言。到了大年初一晚上,各个城市都有传言说要像武汉一样封城,只出不进。这些谣言里面就有提到杭州。
看到谣言,婆娘一下就紧张了。因为如果杭州真的封城,而我们没有办法回家意味着家里的两个小猫将无限期的失去人的照顾。于是,我们商量把初二晚上的高铁改到初二一大早,尽早回杭州。
我的判断是,杭州封城的可能性非常小。原因很简单:1,杭州的被感染病例都是输入性的,也就是说,把传染路径确定了,隔离密切接触人群后就可防可控了;2,杭州承载大量长三角的物流转运功能,如果封城了,会造成大面积的物资流转瘫痪;3,多个城市封城给其他没有封城的人口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对于物资和流动资源的渴望会透支现有资源。
但是,理性终究敌不过情绪。婆娘的一个问题让人无法回答,“你说的那么有理,万一封城了,有一点办法吗?”,这是一个终极拷问,确实谁也保证不了,且一旦被证实判断错误,就是毁灭性的结果,两个小猫可能水不够喝,连上厕所都没有办法上了。同时,带着这种焦虑继续度过后面的初二,其实假期的质量也就不高了。
最终,还是被谣言影响,当即改了车票,提前了12个小时回杭州。还好,只要人和猫都保证得到好的照顾就好,也没什么损失。
饭点,空无一人的餐厅 空旷的南京金鹰商城 零星的顾客,戴着口罩 从未见过如此空荡的杭州城西银泰
今天初四了。庚子年过了四天,瘟疫传播,世界乱套。本来经济就承受巨大压力的今年,蒙上更灰暗的阴影。越是这种时候,决策就越是重要。
与往年不同,今年不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少一些错误的决策吧。庚子年必有大乱,仿佛又应验了。过往是饥荒灾害、鸦片战争、八国联军庚子赔款。不知道今年这个灾是开局就已经高潮了,还是说仅仅是个序曲。
最不愿意看到的是,最困难的时期还没来到,恐惧就已经把人打垮了。到了真正要紧的时刻,已经元气尽散,无力招架了。
管理好风险,保障好安全,保持面对不确定性的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