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2019就最后一个月了。今年我的生活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一家浙江民营互联网企业。 -_-||
想起来都觉得魔幻,不晓得咋个就一步一步随波逐流飘荡到眼前的状态。张口闭口都是些创业公司的口头禅:“这个项目不好落地”,“我们工作找不到抓手”,“我也不清楚,项目先跑起来再说”……
我和婆娘有个理论:人呐,受苦难不能太久。长期受苦难的人会出现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就会依恋这种靠苦难换来释然的过程。假想一个人长期受到苦难或者委屈,但偶尔可以不受束缚,那么即便很普通的存在,这个人也会感激涕零。而委屈和苦难得来又很容易,只要什么都不做,沉默忍气吞声就可以得到了。于是,这个廉价的过程就很容易复制,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获取快感的渠道。
婆娘的标准更高,一点委屈都不能忍受。这个我倒持保留意见。主要原因还是,我认为过去的10个月,确实受委屈了。
小时候父母经常教育我,不要贪图安逸。当时我觉这种说法很可笑,但是没有能力思考出来哪里不对,我不贪图安逸,难道是要我去找些罪来受吗?现在想来,这种教育实际上就是告诫我,不要把欢乐的阈值调得太高,不然会越来越不容易快乐。
父母说得也有道理,婆娘的标准也没问题。那么,究竟苦恼和快乐怎么转换才是最好的平衡呢?这就把一个感性的问题变得逻辑化了,就变得有解了,
周五坐在阳台上,盯到我的小花园,突然获得一种幸福感,不由得一惊,我幸福的门槛是否太低了?

差不多就在我陷入怀疑的时候,浙江民营互联网公司的工作电话就打来了……来不及想,就开始在周末无薪义务工作了……

2019随波逐流到今天
是时候改变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