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
如果听一段旋律,只留最后一个音符不唱出来,大多数时候你也能猜到最后那个音。张亚东在<乐队的夏天>节目里面也做过类似实验,唱一句几乎完整的旋律,只留最后一个音符,示意观众来唱,现场观众都能完美补上最后那个音。
这是一种本能,哪怕只接触过一点点音乐的人也能靠拢最和谐的尾音。这个过程,乐理上叫做“解决”。
音乐是没有文字的语言。乐句和乐章的结尾,必须要靠“解决”来提示段落和结束,否则听众心理难以舒适。乐理告诉我们,“解决”是有公式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用和弦来完成“解决”。
每个人都需要在特定的时候寻找属于自己的“解决”,不期而定,不拘一格。
重庆
去年和同事重庆团建不得不和公司组织一起行动。每个组织都有些人喜欢查询“网红打卡”,安排大家一起去“打卡”。住在方便“打卡”的位置,读点赞最多的攻略,搜点评最高的餐馆,去一模一样的地方,涮同一家火锅,发同一个角度的照片,讲差不多的体验和评价。一趟团建本来也不抱期待,但每次面对探索的欲望又觉得可惜了这次机会。
我也算半个重庆人了吧。 10月初,因为弟娃儿结婚,又回去了。参加婚礼是逃不掉的,是个缘由,也是整个行程当中最不重要的一件事。重要的是看父母,看舅舅,找快乐青年一起游玩重庆。
从95年第一次去北碚直到今年,其实没有上心去观察过重庆。这次专门上心要看雾都,大家口中的雾都。果然还真一下飞机就看见了浓雾。盘算了一下,26年当中,最长地间隔也是3年就跑一趟。比我回成都的次数还要多。
重庆探索的快乐就不赘述了,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安排一趟重庆之旅,看一下阶层的共生,巴渝蜀地的人文。我见过很多不喜欢重庆的人,却没见过任何一个说对重庆没留下太多印象的人。这座城的力量会在每一位过客身体里停留生长,如同这座山城岩石上布满的藤曼荆棘和黄桷树根,皮实又不讨巧地与桀骜不驯的现代人共生。管你喜不喜欢,不经意的时候,它已经扎下根。
南滨路random的夜景 尼什么格,网红酒店 参加婚礼的人 随便一拍都很出片 租儿
巨轮
从重庆回到杭州后年假几乎就用光了。也只能在年末绵长的汇报和总结期,没脾气地做永远也做不完的分析。每当我旅行归来,都能更加清楚地感觉巨轮在身上碾轧,和你一样无限循环地幻想有一天摆脱巨轮的节奏。
有一个陈词滥调的题设,旅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内心的解决。在巨轮的节奏当中,我们好难再找出一个锚点来确定到此为止的节奏是属于自己的。于是不停地想要解决身边的一切问题,仿佛当这些事情被解决了,生命就多了一个重置的起点,一切又会变得不一样。旅行的前后就有这样的魔力,于是不停地重复这个过程。
然后,巨轮的节奏不会停歇,因为的尾音即便解决,下一首音乐终究会准时响起。
巨轮之中没有解决和不解决,只有解而不决。
谢谢 奶头乐看多了读完灵魂被巨轮碾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