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言碎语 · 2021年9月1日 6

我血管头流的海椒油哈

我很清楚,写作的道路从来都不平坦。

这段时间以来被人抨击说我只要一动笔,就是写些吃的。只要一吃,就吃些农民饮食。

对于这些言论,我且听之,并不以为然。不过,为了回击这部分看不到戏谑文字背后厚重力量的群众的质疑,这一期我打算坚决不写吃的了。不聊吃,我依然充满表达的欲望。

首先要表达的,就是处于风口浪尖中,我在身败名裂的浙江民营企业中继续混日子的感受。

一个人生命的长度当中,重要的事情有很多。当你去翻书,你去维基百科翻名人词条,都会很快张开“慧眼”发现重点和时机的节点。唯独当自己要继续自己的历程时,根本没有方向。这对身处其中的人来说确实很不容易。但我发现,“慧眼”不光是对于个体而言要求过高,对于组织来说,也许更是难上加难。比如,这家民营企业就没有方向。不仅没有方向,还很可能在错误的方向上孤芳自赏。

两周前,我们集体送走了部门的主管。提这个并不是想说她的去留是对还是错。而是想引出了我的一些观察。

我记得前不久我写过我们公司不同人群有不同的生存方式。我还分了些上等人,中等人和下等人。在这个基础上,我发现了更有意思的东西。

每逢重大人事变动,这家民企的人心就更涣散一些。如何看出来是涣散了呢? 很简单,越是团结的组织,信息越是共享,越是涣散的组织,信息越是隔离。这个浅显的道理不管在工作上管用,在生活中,对于朋友、亲人和家庭来说也适用。

我们部门的团队会议从晨会变为周会,从周会变为月会,从月会进一步拉胯为不定期取消的月会。

部门群从工作信息群转型为生日祝贺群,偶尔还会出现夸夸群的症状。每月还有月会延期的通知。涉及信息保密,就不截图了,不然聊天记录贴出来可以笑掉你的双排后槽牙。最重要的交流信息不在团队正式会议中,反而在私下吃饭的时候风言风语。

那么大家是不是因此工作变得更轻松了呢。并不是,相反还更劳累,因为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无用功和投机倒把的功力同时并存。

朋友再见,虽然走得不那么风光,但你已经太多钱了,不需要大家惜别

对于我们一线员工的影响最多就是工作成果的价值得不到马上的反馈,毕竟干的是实事,事情就在那里。现在这个阶段最痛苦的应该是管理层。而且离权力越近越痛苦。我已经了解到好几个高管每天抓心挠腮,“你说说看老板到底怎么想的啊,我揣摩得到底对不对?”,“千算万算,我怎么就没算到是这样的?”,“巴结来巴结去,怎么就漏了他……”,等种种怨妇心肠。这种工作氛围,油得我耳朵打滑,腻到血液流不动。

这样的日子不知道还要混多久。但我不排斥这种子弹飞一会儿的时候,乱糟糟归乱糟糟,对我个人来讲反而是个空档期整理心态和能力。

其次我就要讲一讲,在腻境中,如何保持个人卫生。因为既然周遭志同道合的比较少,那么只有自己更加突出自己的特点,才能吸引到类似的人。

于是最近,我找了些爱好。

其中之一呢,就是搞家庭智能系统。这个说起来就复杂了。从设备采购,到电路探查,再到接电安装,最后的软件调试都要自己搞。但这些,反而是刚刚开始。智能系统,最大的意义在于居住人的预判意图和设备间互通互联。但设备安装调试好之后最大的障碍,反而在智能之间的互通互联,这是一个讽刺意味的现实。不同品牌,协议,甚至同一品牌不同迭代的产品,都存在不互通的情况…… 这个就不继续往下细说了,估计也没几个人感兴趣。但的确成为我8月最大的成就。

另一个爱好呢,就是攀岩。这个玩意儿哈,我原来不晓得是一项运动。我还以为是素质拓展为了收费搞的项目。知道婆娘跟我说奥运会有攀岩项目。上一次攀岩好像是大学。歌乐山上村民往水泥护墙上打的钉子,我们栓了根绳子往上爬就是了,简单得很。

我想既然如此,我就去试一下现在得攀岩,我倒要看下奥运会比这个有啥好比得。

到了现场嘛,乍一看也不觉得有啥有趣得。直到我爬到了顶之后,就遭了……

jio杆打闪闪。常规得要求是手脚离开墙面和石头,自然下坠,让安全绳连接的类似卷扬机的器械提供一个反作用力来保护你,让你缓慢下坠。听起来很简单,10米的高度仿佛也不是一个特别恐怖的落差,但是对于第一次攀岩的人来说,那一次放手就是对心理的极大挑战。你如果尝试过蹦极和跳伞,可能更容易理解我说的意思。

行文至此,我的表达欲望基本都已经结束,该写的都写完了。

朋友,你到底还想听什么故事

最后,我再啰嗦一句。

我其实最开始比较抵触“油腻”这个说法的。“油腻”这个形容的过程,本身就很油腻。因为它高度标签化,脸谱化,并且是典型的矮化描述。你说,一个好端端的人,特别是男人,很难保证哪个举动或者措辞就不被当作油腻了,所以我最初讨厌这个形容。但基于以上我对周围人的一些观察,我逐渐可以放心地将一部分行为特质放心地归档为“油腻”,说他们油腻,真的是一点都不怨。我才发现,身边的人年纪逐渐都大了起来。也许,我是真的到了一个步入中年的阶段了吧。

如果有人说我油腻,我不会太伤心,因为这个词在大众眼里并不太重,而且既然我已经开始反思我是否接近这个阶段了,那我就已经准备好时代对我的召唤。

然而不同的是,我归根结底还是个四川的野娃儿。即便油,江浙平缓的山坡和氤氲的潮气也和我的油不是同一个东西。同事问我放弃晋升转岗去新部门后不后悔。转岗最初的时候,我听到这些问题有点诧异有点奇怪。你都看得懂的事,我看不懂吗?为啥你认为的选择才是正确的?现在我更明白了,利弊权衡对于我是一个条件,而对于有的人是一种本能。

如果有一天非要说我油腻,我还是愿意接受,因为我血管头流的海椒油哈

惊讶不惊讶,我怎么可能说不写吃的就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