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日记 · 2020年7月14日 2

初夏游记

关心爱护我的朋友们来问,最近为啥不更新了。多少还是有点惭愧,整整5、6两个月都拖更了,7月也过半了,再不更就等于废弃了,这样不好。不过同时也有点高兴,说明还是有那么些读者在关注内容。

简单说一下5月和6月都燃烧了哪些生命。

自驾往返一趟南京

5月初打算走一趟南京,但因为疫情原因,坐了高铁会被认为是受到了污染。从外地返回杭州之后要么自我隔离7天,要么去医院接受核酸检测。自我隔离的日子不好过还影响工作;核酸检测如果是阴性要自费,而且检测是通过一根长棉签捅鼻孔深处实现的。得流感的时候体验过,又贵又受罪……

这个示意图没有夸张,日玛要捅进脑花了
捅完眼泪花止不住

那么内心对于坐高铁是拒绝的,遂租了一辆宝沃SUV,从杭州自驾到南京,看丈母娘老丈人。

居然忘了拍一下车的全身照,我他妈在拍些啥子东西……

一趟小长途跑下来最大的感受是:浙江境内的基建比较差,高速路面坑洼严重,车道少,5公里一小修,10公里一大修,跑起来心塞。江苏差不多领先5-8年左右,没什么好挑剔的,一路油门踩到底。

以及观赏一些日常迷惑行为

回杭继续打工

五一还没结束就回杭了。5月的工作压力还是十分的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唯有炸鸡可以稍微缓解和疏导一下心中的不服。打工皇帝不哭泣,炸鸡吃完工作继续。

当天20点才开始吃,又饿又累。
5月末跑了趟新家附近的良渚遗址公园。这个景点……简直就是……人为的非要拼凑
如果不是特别喜欢人类史,不是特别关心中华民族的起源,对考古学没啥研究,可以不来
不过,国家对这个考古遗址的投入还是非常大的,从05年开始确定要申遗,15年时间差不多建了个新城,遗址配套也都逐渐在完善,地铁也通了

山城拾遗

重庆有股特殊的味道。过去我认为是:莽、生猛和杂乱。

6月中旬,单位组织outing,选了重庆作为旅游目的地。我内心还是比较诧异的,重庆日玛有啥好旅游,不都是坡嘛……。

然而,结束行程后婆娘手舞足蹈说:

婆娘:重庆太好玩了呢,只玩了两天太短了。我感觉太震撼了,还想再来。
我:你大学不是在重庆待了两年嘛…… 你不很讨厌重庆吗?
婆娘:反正现在好玩嘛
我:……

这次再到重庆,特殊的味道还在,该莽的地方还是莽,但感觉不一样了。

在解放碑附近正准备过马路的时候,转头发现路边角落里一个小摊摊,拿硬纸壳写个“考mp3”,“灌歌”。这种摊子10年前存在我可以理解,放在现在我有点难以接受。

仔细一想,如果不去注意,是不会意识到它存在的合理性的。灌歌的存在可能是因为:

  • 不会使用智能手机
  • 不了解在线听歌的APP
  • 我觉得像空气一样自然的手机流量,对一些人来说,没那么必有
  • 想听的歌要收会员费,不值得

重庆的特殊基本就是这样,你不注意就无所谓区别。如果稍微留意一下身边,会发现跟其他城市完全不同。有时候不在同一个时代,有时候不在同一个空间,有时候不在同一个文化里面。

繁华和原始同时存在,即便是同一个人,也会在同一天里面浸泡在不同的氛围中。在这个地方,那些兴妖作怪和扭捏做作,很容易被山城独有的莽子气势打败,,显得特别脆弱。

比如说,同事吃火锅,非常娇嗔,嫌油碟太油…… 服务因非常淡定:那你斗吃别的撒,或者你吃午餐肉,不要涮,本来斗是熟哩。

家乡重逢

重庆之行两天结束之后,就直接高铁到成都了。

回老家看看,最主要的是看一下父母。

起居父母现在跟外婆住一起,照顾生活。这次回去,很明显的感觉三个老年人住在一起,长期相处会让整个生活氛围都显得迟暮。年轻人回去看一下,注入一些青春因子,十分必要。

不知道我这样长期离家,老人聚居的家庭还有多少,但至少从我身边看,很多朋友都是这样。这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大问题。

不过生活质量也跟老人的自我心态有关,有的老人越过越精彩,有的越过越黯淡。我们年轻人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让这个衰减变得慢些,尽可能多地为他们的生活注入些活力。多和他们聊天,带他们出去狂欢。

回成都只有短短两天的时间,并没有去太多地方。

带婆娘和父母去餐厅吃点粤菜。去浣花溪茶馆坐一坐,换个环境。仅此而已,其他也没有啥特别的项目。

父母到了这个年岁,最终还是落入了那个千百年的老循环。“工作咋样,啥时候生娃儿……”。大自然最原始的规律最终还是降临了。

在成都其他剩下为数不多的时间,化身肥肠粉资深专家。一天之内吃掉三家,每家都加了节子。又可以缓半年了……

初夏已过,梅雨不停,暴雨骤袭。

但愿各位安康平顺,如我一般安享片刻幸福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