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了,在此承诺不写politics和ideology相关的话题。过往那些文字,两分观察三分思考,其余五分都是中二的情绪,除了害我自己,任何人都害不了。一个MAU不到20的网站,我懒得费劲心力去删稿,你们也不必揪着不放,以前那些文章无非就是些回忆罢了。今后写点花花草草猫猫狗狗就好。
今天想聊聊审核这个工作。
过去任职的公司,工作中接触过许多审核人员。原本我完全不和他们直接接触,但因为审核的负责人休产假,其他人又不了解这部分业务,不得已,将近半年时间,我直管了30多名审核。
接到这个管理职责后,我是非常沮丧的,有三个原因。这是一群我完全不认识的人,管理不认识的人就像包办婚姻,一切取决于你遇到什么样的人;另外,这是一个临时安排,我管得好或不好对我来说既不加分又不扣分,只要不出大问题就行;最后,审核的工作和我本身的职业其实并没什么直接关系。
但当我逐渐熟悉起来审核,想法就有了变化,从起初的沮丧,到后面竟然还觉得有趣起来。
自从NLP和OCR技术成熟之后,绝大部分审核已经被机器代替,现在的互联网人工审核基本都是内容审核。我当时代为管理的审核也基本都是这个工作。那什么是内容审核呢?内容审核是审核人员对文字、链接、音视图等多媒体内容做人工理解,在充分理解内容的意图和形式后,将这些特征与所服务的机构执行标准做对照,进而对内容本身、载体和来源做标注、标签等结构化数据处理的过程。
现在AI技术发展很快,特别是最近OpenAI把chatGPT开源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自然语言相关的应用领域,好像突然世界就要变天了一样。但实际上,20年前IBM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和应用。重复劳动是一定会被替代的,只是这个过程是缓慢演进向前。
内容审核的本质,人工永远不会被机器替代。因为内容审核,审的是态度。
AI认知的极限是现实观察的统计特征,形成的集合。集合的颗粒度越小,AI越精确。集合的排列组合所对应的决策越多,AI越聪明。这种approach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趋势延续的预测。
文字是人类情感的集合。态度是情感处理的集合。这些都是人类头脑中无序的运动。这就是我接触了审核工作后总结出来的规律,也是我认为审核有趣的原因。
举个例子,有互联网记忆的人可能还记得百度贴吧的“李毅吧”。这个贴吧火爆的偶然性,不要说AI了,吧主自己都是懵的。
再举个例子,阿里高管每年都有出轨和桃色,单单蒋凡的新闻就爆了。当然,可能是因为牵涉到张大奕这个网红。不过其他那些高管的对象也并不是不如这个张大奕有名。
说这些都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内容审核是一个少有的机器无法替代的业务领域。从业人员不应当只是手拿标准,按图索骥的机械操作。最好是抱有敬畏心态来审视自己的岗位,从社会价值来分析利弊,最终做出研判的结果。
审核是微观的观察者和仲裁人,而不是上层宏观视角态度的代理人。
最后,我想起原来那些审核的同事。3年过去了,每个人的境遇都大不一样。那些抱有理想,想脱离外包氛围,对工作锱铢必较的人,终究还是去了更好的地方。如果荣幸能让审核的朋友读到这里,祝福你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AI:做微观的观察者和仲裁人!
哈哈哈哈哈